当前位置: 名家荟萃
杨露禅 - 杨氏太极拳创始人
发布时间:2017/11/28 访问量:798

   杨露禅(1799—1872),名福魁,又名福同,字露禅,亦作,别号禄缠。河北省永年县人。幼时家贫,约10岁到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家为僮,著名武师陈长兴每晚至陈德瑚家前厅教授族中弟子,杨露禅殷勤伺候,窥习拳艺,功力大进。一次,陈家师兄弟多人与之较量,皆败于他的手下。长兴喜其敏慧,正式收其为徒,尽传己术。后经人举荐到北京教拳,清代王公、贝勒从学者颇多,后任旗营武术教师。因为武功高强,故有杨无敌之称。所传拳术有凌得起筋,万全其骨,全得其皮以及风格匀缓、柔和、舒展大方,精髓为

t012b04adf17bf82651.jpg

杨露禅


杨露禅(1799-1872),名福魁。河北广府(今永年县)人。在陈氏师徒练拳时,在一旁观看,久而久之,竟有所得。后被陈发现,见其是可造之才,不但没有怪罪他,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,和陈德瑚商量,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。

这样,杨露禅才得以正式拜陈长兴为师。这便是民间传说中《杨露禅陈沟偷拳》的真貌。

杨露禅正式拜师后。十八年中三下陈家沟,深得陈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先生所传精髓。艺成时,他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。为了生活,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,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。因武艺高强,号称"杨无敌"。他在北京授拳时,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,贝勒贵族,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,又不耐艰苦。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,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,使姿势较为简单,动作柔和易练。既适合穿长衫、留辫子的人练习,又有益于健身。后经其子、孙修改,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,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。其特点是:柔和缓慢、舒展大方,速度缓匀,刚柔内含、深藏不露、轻沉兼有。此拳一出,在京、津一带影响很大,学者日众,而这时陈家的太极拳却仍在陈姓内部传递,所以当时的武术传人杨季子写的诗中,有"谁料豫北陈家拳,却赖冀南杨家传" 的句子。

t01308461f6bd24f40d.jpg杨露禅

杨露禅

后来,杨露禅的次子杨班侯(1837--1892)传杨式小架太极拳于满族人全佑(1834-1902),全佑之子鉴泉后从汉姓吴,他将父亲传授的杨式太极拳修改定型,自成一家。此拳的特点是:重神静,长柔化,马弓步时呈川字形和身稍前倾,而又要求斜中寓直。推后时,宁静而不忘动,架式大小适中,动作紧凑 柔和,神志舒静。在社会上流传后,被世人称为"吴式太极拳"

t01a276b0efdd3941e8.jpg杨露禅t0172cff1fcfd591d41.jpg

杨露禅过世后,太极拳传子杨班侯、杨健侯,后由其孙杨澄甫(1883-1936)修定而成。杨氏太极拳由于从学者众,影响后世甚巨。

另外杨露禅在京城所传第一个套路"太极拳六十四式老架",由杨露禅大弟子王兰亭传给李瑞东及周玉祥,周玉祥为纪念王兰亭遁入深山道门,改名为"王道人太极拳六十四式"传吴锦园,吴锦园迁台后传叶金山,人称王府皇家太极拳。

现代人的生活,也多如王公贵族一般,不耐艰苦。杨氏针对一般非武术目的之学习者,所改动的杨氏太极拳,由于其易于学习,因此便成为当今全世界最为流行,学习者人数最多的中国拳法。

因此,现代太极拳的流行,实最得力于杨露禅将拳术的练习方法简化之功!



版权所有:Copyright ? 2013 - 2014 版权归南宁市乐道太极俱乐部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。
南宁市乐道太极俱乐部地址 :南宁-南宁市青秀区桂春路10号琅西市场四楼 402室
QQ:727121484  电话:18172048611 / 15676111800董志鸿
ICP备案号:桂ICP备17006293号-1 ; 技术支持:桂林领新文化传媒(桂林宝宝网)
返回顶部 ↑
版权所有南宁市乐道太极俱乐部
技术支持:桂林领新文化传媒